甘祖昌,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开国少将。1957年他主动辞官回乡,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生产劳动,带领乡亲们改田治水、修路架桥、兴办企业,逐步改变了家乡面貌,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

在长达29年的农民生涯里,甘祖昌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凝炼着对党忠诚、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爱民为民、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务实清廉、无私奉献、先人后己、永葆本色的精神内涵,形成了感召后人的甘祖昌精神。

今天2月出版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指出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其中书中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甘祖昌夫妇,足见其超越时间的强大影响力。那么,半个世纪过去了,为什么甘祖昌精神仍保有如此活力?记者采访到甘祖昌干部学院特聘教师甘海同志。

记者:作为老一辈英雄模范,甘祖昌将军以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和使命。您认为这对于新时代党风建设和党性教育有什么启发吗?

甘海:甘祖昌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甘祖昌主动放下权位,不当将军当农民,艰苦奋斗一辈子的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价值追求,充分展示了一名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生动反映了一位老红军的政治本色和过硬作风,深刻诠释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的感人事迹可信可敬可教可学,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必将永不褪色,极具生命力,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要解决好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办事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也是帮助党员干部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提升工作能力。甘祖昌正好是参照物。甘祖昌用自己的毕生行动,为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树立了标杆,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一座航标。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着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光辉使命。您认为甘祖昌将军的事迹如何为新时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注入活力?

甘海:甘祖昌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身边榜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显著特征。它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其中包含“什么是为民,为什么要为民,怎样为民”等含义,我们贯彻落实指示,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坚持务实为民,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甘祖昌解甲归田后,践行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亲民爱民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要为民?怎样为民?”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榜样。

甘祖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时刻将乡亲们的冷暖挂在心头,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什么是为民”。他深深地爱着家乡人民,和乡亲们有着一种血肉联系。回乡后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带领乡亲们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逐步过上了好日子。他带领乡亲们修建快省陂,兴建沿背电站,使得沿背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家家户户装上电灯照明的村庄,也是全县第一个用电加工农副产品的村庄。

甘祖昌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为民”。他回乡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同不赞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到家乡后,他跑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深入一线调研,察看实情,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选择有重点地从乡亲们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事抓起,比如要提高粮食产量,“望天田”的“旱”怎么解决?“冬水田”的“涝”怎么解决?又比如群众出行的路桥怎么解决?红壤土怎么改良?甘祖昌就从解决这些问题抓起,筑水库,修水渠,架桥梁,改良红壤土,改造冬水田,确保了几千亩水田旱涝保收,提高了粮食产量,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破解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甘祖昌的这种为人民服务,经受得住时空的考验,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

记者:近年,社会上兴起了“家风”话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世道人心的问题。您认为,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甘祖昌将军的家风,对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然有什么启示呢?

甘海: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涵,家风反映作风,作风影响党风政风。所以我们党历来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红色家风是我们共产党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精华,又将共产主义的红色基因根植于家教、家规、家训中,体现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得红色家风在境界和追求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家风。甘祖昌是红色家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感染着后人,在家风中种下了深刻的红色基因,而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为了其后人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甘祖昌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但是他艰苦奋斗、清正严明、扶贫济困、向上向善的家风在他家人和后代身上得到了传承,甘祖昌一家三代,代代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为党员干部管教家属子女树立良好家风作出了表率。

甘祖昌逝世后,他的夫人龚全珍同志不顾年迈体弱,放弃了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时光,继承和发扬甘祖昌的精神,主动搬进莲花县敬老院,照顾苏区干部,孤寡烈属的日常起居,为他们洗衣做饭,并且讲故事,念书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担任了几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几十年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她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全面深度的报道。她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共和国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被列入建党一百年来100位英雄模范名单。

甘祖昌的三女儿甘公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明家庭等众多殊荣。退休后,她接过母亲龚全珍的接力棒,继续从事扶贫济困助学活动,用自己的工资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群众。

甘祖昌的嫡孙子甘军从部队退役后被民政部门安排在工商部门工作。长期以来,他向组织和领导隐瞒了将军孙子的身世,从不借此“沾光”;还隐瞒了残疾军人的身份,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主动要求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基层工商所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20年来,甘军继承和发扬爷爷奶奶的精神,坚定信念,淡泊名利,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被评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工商系统优秀党员。

甘祖昌从不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家属及子女创造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是教育他们自力更生。甘祖昌的后代都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没有谁沾了甘祖昌的光,照顾安排了舒适的工作。甘祖昌的长子、长媳妇从新疆回乡后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都在家务农,没有正式的工作。但是没有哪个对他有任何怨言,而是无限的崇敬和爱戴。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仍要提倡甘祖昌精神,根本原因就在于,甘祖昌的初心同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相吻合,甘祖昌精神与新时代所倡导的价值追求相一致。甘祖昌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身边榜样,是红色家风的时代典范。甘祖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党员干部优秀作风的典型化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体现,也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构成。甘祖昌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他的精神价值,跨越时空不仅没有过时,还闪烁着时代光芒和时代价值。这种精神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担当本领,增进务实清廉作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刘涛